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硒无忧!

安徽硒无忧

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400-0552-997
安徽硒无忧

新闻动态

 

推荐产品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552-997

“硒” 望田野:富硒小麦铺就乡村振兴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5-03-25浏览次数:9
在江西九江柴桑区的田野上,富硒小麦正成为农民增收的 “黄金谷粒”。当地依托天然富硒土壤优势,通过 “硒 +” 战略整合资源,培育出涵盖小麦、稻米、水果等 8 大富硒产业,认证富硒农产品 54 款,建成 8 个示范基地。2023 年,柴桑区获评市级富硒功能农业重点县,2024 年更将富硒产业列为农业核心任务,计划新增认证 48 个富硒产品,推动加工品占比提升,一幅 “土里生金” 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从 “好土地” 到 “好产业”:标准化种植夯实根基

在河南叶县,10 万亩富硒小麦田披上绿装,这里通过制定《绿色富硒小麦种植管理技术规程》,引入农业农村部技术指导,实现从土壤检测、品种筛选到叶面喷施硒肥的全流程标准化。叶县瑞鑫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叶跃峰回忆早年因市场认知不足导致的亏损,如今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将富硒小麦价格提升至高于市场价 40%,带动 5.5 万脱贫人口年均增收超 2500 元。
为保障品质,叶县联合中国农大、江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并与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合作开发功能食品。2024 年,叶县金创富硒小麦产业园投产,日处理小麦 500 吨,延伸出儿童营养面、富硒羊肚菌粉等高附加值产品,使小麦加工转化率突破 90%,产业链价值提升 3 倍。

二、科技赋能:从 “传统种植” 到 “智慧农业”

在甘肃山丹县的万亩富硒农田里,北斗导航拖拉机正精准播种,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硒元素吸收情况。当地通过分子育种技术筛选出 “永良 15” 等优质品种,将硒含量稳定在国家标准的 20 倍以上。山丹县种子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忠福介绍,通过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富硒小麦亩产突破 700 公斤,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 8000 元。
科技不仅提升产量,更推动产业升级。北京高丽营一村将富硒小麦与微生物发酵技术结合,开发出富硒面粉、馒头等系列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全国,形成 “种植 — 加工 — 销售” 闭环。平顶山虹皓农业则创新 “富硒小麦 + 羊肚菌” 立体种植模式,10 公斤小麦产出 1 公斤羊肚菌粉,价格飙升至千元以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三、品牌突围:从 “地域特产” 到 “全国名片”

永城市通过制定《富硒面包》团体标准,打造 “中国硒城” 品牌,其富硒小麦粉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目录。当地富润嘉公司建立 30 万亩原料基地,开发出富硒水饺粉、龙须面等 20 余款产品,年产值突破 40 亿元。在品牌效应带动下,永城富硒农产品溢价率达 50%,带动 10 万农户参与产业发展。
叶县则通过 “政府主导 + 协会主推 + 企业主营” 模式,联合中国网 +、河南省富硒农产品协会等机构举办高峰论坛,推动 “全国绿色富硒小麦第一县” 品牌建设。目前,叶县富硒小麦已进入上海、广州等高端市场,与贵州酒企签订 20 万亩订单,形成 “种植有标准、加工有体系、销售有渠道” 的全产业链格局。

四、利益联结:从 “单打独斗” 到 “共享共富”

在叶县邓李乡,天硕农业公司创新 “村企联建” 模式,流转土地保底分红,村集体年收益超 40 万元。公司董事长张银垒通过 “六统一” 托管服务,让 5000 余农户成为 “甩手掌柜”,亩均增收 200 元。同时,引入 “三委干部贷” 金融支持,撬动社会资本 9 亿元投入产业发展,形成 “财政资金 + 金融资本 + 社会资本” 的多元投入机制。
柴桑区通过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将 54 个行政村纳入富硒产业链,带动农户年均增收 3000 元。当地九江玉苔丰合作社负责人表示:“过去种粮靠天吃饭,现在跟着产业链走,不仅不愁销路,还能参与加工分红。”

结语

从赣鄱大地到河西走廊,富硒小麦正以 “一粒种子激活一个产业” 的力量,重塑乡村经济版图。通过标准化种植、科技赋能、品牌建设和利益共享,富硒小麦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更构建起 “从田间到舌尖” 的全产业链生态。随着 “硒 + X” 战略的深入推进,这一 “朝阳产业” 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让更多农民在 “硒” 望田野上收获稳稳的幸福。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美国网友
400-0552-997